一位80后班主任的“微时代”带班新路
陶红霞,任教于深圳南山实验教育集团鼎太小学 ,南山区骨干班主任。荣获最善于“德育实践化”的特色班主任称号,班主任能力大赛特等奖获得者。
我是个80后的班主任,作为一个白天忙别人家的娃,下班忙自己家的娃,职业与家庭并重的教师,投入到班级和家长沟通方面的时间是有限的。然而正是源于自己的双重身份,让我对75、80后的家长忙碌感同身受,让我对如何带好一个班有了新的定位。
我从自己的所需出发,我期待自己的孩子遇到一个什么样的班主任,我就努力去做一个什么样的老师。同时思考作为家长,最想从学校获得那些方面的信息?如何实现家校合作共建优秀班级?
作为新班主任,怎样才能全方面的展示班级及孩子在学校的成长?如何快速赢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
我从家长的角度去思考班主任工作,结合班级的信息化特色,我决定利用好有利条件,建设具有微时代特色的新班级。
我们班学生人手一台ipad,同时有接收新理念比较快的家长群体,被大众熟悉的移动终端手机给班级管理行为提供技术支撑。如何利用起来辅助实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家校沟通信息化,采用何等方式架设家校互动交流的高效平台,实现了班级事务的管理,家校微课堂的对接教育以及班级文化活动的动态宣传?这是考验班主任智慧的新时代的挑战。
实现生生、家校、 师生之间便捷的交流工具,必须首先选择一个合适的媒介,为此我首先考虑了几个老师们最常用的几种交流分享工具。
传统博客 :有较强的文字记录功能 ,有利于文字的记录的保存,但是交流互动方式比较单一,使用的广泛性正在逐渐被微信取代。
微信公众平台:腾讯公司在个人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具有操作便捷、交流高效、形式丰富、推送精准等特点,特别有利于大模块信息的传播,但是互动性相对比较差,图文结合编辑时间比较长。
班级微信群:现代化即时沟通工具,大部分班级都在用,但群里信息数据大,更新覆盖快,不利于信息的查找和全面传达,更不利于信息的长久保存。
班级微信圈:编辑发送极为便捷,班级教师可以随时随地提供班级任何方面的信息发布。在移动传媒手机的便捷使用下,只要家长拿出手机就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来了解学校文化、班级活动,掌握学生在校表现情况,满足家校沟通的需求。同时,微信圈的图片,文字和视频资料可以长久保存,作为班级资料可以随时查找。
根据不同媒介的特点,考虑到班级工作的需要以及减轻班主任工作的角度,我在班级微信群的基础上创新使用了班级微信圈助力班级共建。基本上每个拥有手机的人都成为了微信用户,然而避免班级工作和个人生活信息的混淆,建议利用QQ或者闲置手机号申请一个班级专用微信号,此微信号朋友圈的发布内容都是班级事务,方便家长和学生查阅。
身为家长,每天工作繁忙,不可能天天紧盯着班级微信群里滚动的信息,然而又怕错过重要通知或者有效信息,怎么办?
作为家长,早上把孩子送去学校,晚上把孩子接回家,孩子每一天在校的表现如何?
家长想知道的多,却关注的事件和途径有限,班主任一个人的精力更为有限,不可能天天给每个家长汇报,要满足全班几十名学生家长的这一需求,显然有难度。而利用班级微信朋友圈,让家长一起见证孩子的成长,便成了动动手指即能完成的“简单任务”。
1让"班级快讯"为班级信息发布的窗口
每当班级和学校开展活动时,有时会邀请一些空余时间比较充足的家长们来参加,而大部分家长由于工作的需要是无法参与的,如运动会,英语节……有些学校内部活动,家长是没办法亲临现场。如何让家长了解这些活动,看到孩子的精彩表演?
考虑到这些家长的切身需要,我在班级朋友圈建立了班级快讯栏目,通过手机拍下学生活动的视频和照片上传微信圈,配上说明文字发出去,让家长在方便时打开陶老师微信,可以浏览、下载和保存和孩子相关的照片等。
班级有的同学的父亲在国外工作,他可以通过微信朋友圈看到儿子在国内的学校生活,每次父子之间聊天减少了陌生感和疏离感。有个爸爸在外地工作,他说每次看到自己的女儿在学校参加的各种各样活动的照片都让他很激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让他很羡慕。工作忙碌的家长说:“午休的时候翻看陶老师微信圈和家长交流群是我最爱做的事情。”
2让 “看见 · 每一个”为学生亮相的舞台
一个班级,家长仅仅通过一年一次的家长会,六年后他能认识几个孩子?除了成绩优异的孩子,他们还会关心班级同学的那些表现?
为了全面展示班级同学的面貌,我们推出了"看见·每一个"栏目。默默无闻的尽责组长王俊清、背诵能手王炫程,、昆虫大王邱伟霖、小发明家黄梓洋、小科学家田皓祯……他们有的成绩上并不出色,有的还调皮捣蛋,但是只要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就会在微信群里发专栏介绍。家长们通过不同角度去认识班级学生,能从不同方面去欣赏孩子,让班级人人都精彩,个个有特点!
3让 "班级光荣榜"为家校凝聚剂
一个优秀的班级是由优秀的学生组成的,只有让学生们的团结互助、各展所长才能让班级如春之花姹紫嫣红。一个优秀的班级需要得到全体家长的认可和支持,如何让家长凝聚一体以孩子在这个班级为荣?
微信群里时常发布的光荣榜是个源源不断传播正能量,培育家长信心的有效途径。班级荣誉、比赛证书、参赛场景、公开课照片……这些既能让家长认识到班级各方面优秀的学生,也能让家长、孩子们对班级更有信心,让集体更有凝聚力!
4让“微信小课堂”实现家校教育的对接
家长直接参与课堂教学一年只有一次家长开放日的时间,平时教材上的课文家长还能偶尔辅导下,然而作文指导、阅读教学等课堂孩子没听讲就会影响后续学习。即使人在教室,仍然有一部分孩子少不了会分神,或者有些上课溜神玩了一会到晚上写作业犯了难。老师上课讲的作文指导的要点都忘记了,写作无从下手。还有的时候孩子生病了,缺课了,家长心里着急怕落下课,怎么办呢?
微信小课堂是可是个好帮手,我把上课的课件照片、上课生成的黑板笔记拍照下来,发到微信圈里,孩子回到家还如同身处课堂。家长也能根据照片资料了解到课堂的学习情况,对学校的教育更加放心。
记得班级有个男孩子上课没认真听讲,回家作文乱写了一篇,发到自己的朋友圈里妈妈点了赞,可不久发现同学们的回复却是:“你写的不对哦,看清老师的习作要求。”妈妈到老师微信圈里一看,果然写得文不对题,妈妈说:“幸亏有了微信小课堂,孩子再不能稀里糊涂地混水摸鱼了。”
5微信牵头,引领班级阅读
我们每次提倡阅读,然而自己会阅读的爸妈大有人在,但会带领孩子进行亲子阅读爸妈却不多。爸妈工作繁忙,不能动不动就拉着家长聚到一起开会交流。亲子阅读如何开展?一本精读的书籍,课堂阅读是如何进行的?
我们通过微信圈形成递进式分享,让家长能跟从配合阅读计划的顺利实施,有效的推进了阅读,同时经常发布的班级阅读动态也能让爸妈们了解到孩子的最新的阅读趋势,为家庭购书提供了有利的参考。
6班级管理人人参与,师生平等对话
微信的沟通是的双向性的即时互动。班主任可以通过微信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而学生也可能通过微信了解班主任的日常动态、生活点滴。
微信的沟通模式大大避免学生对老师在心理上的陌生感,从而解决师生互动交流场所有限的问题,甚至对那些不爱接触群体的学生,避免真正面对面的约束感和紧张感。
用“笑脸、问候、祝福”拉近师生的距离,如春风化雨,创造师生交流的亲密无间。作为老师不能天天守在班级里,有时外出听课,有时外出学习,班级就靠孩子们的自主管理了,发生矛盾冲突怎么办?
在我这次上海学习之行一周的时间内,孩子们通过微信和我交流班级状况,当看到班级同学能够在微信圈里通过自由沟通解决矛盾,让身在外地的我感到非常的欣慰。
班级微信圈的随手记录功能方便快捷、查找方便,如我写此文时找具体的例子只要查找,就能看到一年多班级的所有的记录。但是由于这种快捷,记录比较碎片化,微信圈适合记录 、分享,那对于班级活动的系列化整理如何实现?这又推动了我进一步的探索。
课堂小世界、世界大课堂。两年来在家校的共同努力下,校园内我们努力学习,校园外我们勇敢实践,班集体做出了许多大胆的尝试、积累了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散是漫天星,聚是一团火!如何让这些实践经验累积下来,我们又开始了新的突破,陶子老师家微信公众平台应运而生!
公众号第一次推送的是2015至2016年。“不一班”孩子们在二年级和三年级期间发表的31篇作品,从开始的造句到后来的一首首小诗,到一篇篇文章,最后是一张张稿费的汇款单……这里点燃的不仅仅是写作之梦,更是对未来的憧憬和激情。
1这是一个造梦的舞台
“中国梦”是由一个个“我的梦”汇集而成,创造良好的条件、营造良好的氛围。为每个孩子播种梦想、点燃梦想,让孩子用积极的行动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把学习变为一种圆梦的需要,孩子们学习的内驱力就会滚滚而来。每年开学我们都会制定本年级的梦想计划,然后一步步的去努力实现它!
2这是一个行走的舞台
“携梦成长” 种爱活动,“先锋小队走深圳”活动,“上山下乡”野外实践活动,“行万里路游学”活动……我们分梯队的在课堂内外实践着成长,智慧来源于实践、德育落实于行动。我们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效应,让更多家长看见我们的努力,见证我们的成长,这个样的班级是有凝聚力的班级,是向上、向善、敢想、敢干的班级。
延伸阅读丨10招玩转家校微信群:
家校微信群的群主,一定要是班主任。不要盲目把这样的组建工作推给家长朋友。微信的规则中,只有群主才可以“@所有人”,这样你通知的信息到达家长手机时,才会有信息提醒。
而为了避免过多的信息造成的理解偏差,家长和老师之间,家长和家长之间的对话,要加上“@XXX”,以便对话之间不混淆。(重庆巴蜀小学 田冰冰)
广州荔湾区某小学的一位班主任表示,最好要与家长明确家校群的互动时间,为自己划出私人空间。“我会告诉家长,晚上8:30以后就别再群里发消息了,以免打扰大家休息。如果遇到特别重大的事情,可以发短信问我。”
该班主任还表示,自己每次在发完通知后,都会加上“不必回复,以免刷屏”的字样,久而久之家长们就形成好习惯了。
在群里和家长沟通时,要注意所公布的内容要面向全体,比如作业标准、校运会安排等所有学生都要参与的事情,可通过群尽快地让所有家长知悉。再如全体学生都适用的天气温馨提示等,也非常适合在群里发布。
同时,老师也可以发挥社交媒体能辐射个体的作用,满足学生家长关注自己孩子的愿望。比如,校运会时,教师可以多捕捉每位同学的精彩瞬间,再将其上传家长群,这样,每位家长都可以看到自家孩子的风采,感受教师对孩子的关注。
永康一所幼儿园家长们发放了一张“班级微信群公约”,在公约里,罗列十四条规定,为家长和教师在微信群里的聊天内容和范围纠偏。
在公约里提倡家长交流的内容:交流亲子活动内容、为班级活动献计献策、学习科学育儿知识、教育理念和方法、推荐优质教育资源或好文、报道班级的正能量新闻等。
同时公约也划出了一些红线:如不发不文明的语言和图片以及网络游戏链接、不发涉及影响班级团队氛围的内容、不发聊天争吵内容、不发涉及人身攻击的内容。
微信群管理中,要注意保护学生、家长及老师自己的隐私,比如在修改家长在群中的昵称时,最好不要要求家长申明与孩子的关系,如“张晓倩爸爸——李欣”,要保护丧父母家庭、单亲家庭、再婚家庭等不同家庭结构中孩子的隐私。
开学初,我们就明确跟家长交代,不要在班级微信群帮孩子问作业,老师也不会在群中发布作业。
有些孩子课堂上布置作业时不抄不记,回到家以后才吵着家长通过班级微信群问同学,久而久之,会养成上课不认真听讲、依赖于微信群问作业的不良习惯,因此作业要由学生自己记录(即便是一年级学生),而不是靠家长到群中查看作业,这样既减轻家长负担,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责任心。
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和其他孩子产生矛盾,有的家长为了引起教师的关注,维护自己孩子的利益,会在微信群里发布一些言论和相关图片,给教师施加压力。
这时,教师就应该主动和双方家长私底下进行交流沟通,了解真实情况,及时处理,化解矛盾。这种事情在班级微信群上讨论,人多嘴杂,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佛山顺峰小学一年级某新班建立了两个不同功能的群,一个是QQ群,一个是微信群。班主任老师明确QQ群用于老师发布作业和通知,并存放资料、照片;微信群可用于家长沟通交流。
对此,该班级班主任吴老师表示,如果没有一个平台让家长交流,班集体也会确实活力和凝集力。但是,在同一平台让家长交流,老师又发通知、家长又交流,那就老师累,某些不喜欢热闹或工作忙的家长也累,建立两个不同功能的群就可以将此问题迎刃而解。
不在群里公布学生成绩、排名等敏感信息,这可能会伤害一些孩子的自尊心,同时让家长感到不舒服。如若有学生出现违规违纪现象,也不要通过班级微信群发表批评或教育言论(以免给犯错学生和家长带来压力),而应一对一单独沟通。
我们倡导家长进群,但不要求家长必须进群,如果有家长拒绝或不会使用微信,教师会采用可行的方式与有关家长单独交流,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和家长“掉队”。
老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家长摆正观念,微信群等网络工具只是承担部分家校沟通的功能,它有优势,也有弊端,可以合理利用,但不要被过度牵绊,遇到微信群解决不了的问题,还有很多其他方式能够沟通,不必在群内引起舆论恐慌,这样家长对微信群的依赖度也会有所降低。
本文为作者原创,欢迎朋友圈分享,转载请联系授权。
责任编辑:任海洋
↓↓↓ 点击"阅读原文" 【一键订阅】